大年初二,按照中國人的習俗,這天嫁出去的女兒,要帶著丈夫、兒女回娘家拜年。除了回娘家探親,各地還有不少有趣的風俗習慣,如北方這天也是“祭財神”的日子,從商鋪到普通家庭,很多都要在財神前祭拜,中午還要吃餛飩,因餛飩外形如同元寶,所以也稱之為“元寶湯”,都是為了圖個好彩頭。下面施奈仕將大年初二這天的老傳統給大家盤點一下。
回娘家,“法定日”
大年初二回娘家,是民間傳統的習俗。在民間,大年初二又叫“姑爺節”、“迎婿日”。這一天,女兒與自己的丈夫、孩子一起同行,帶著豐厚的禮物回娘家,給父母長輩拜年。在古代是非常忌諱女兒大年三十和初一回家的,古人認為這兩天回娘家會把家中吃窮,帶走娘家的財運不吉利,只能等到大年初二再回門。
祭財神,“求財日”
在正月初二這一天,人們要舉行祭財神的活動,這也是年俗中的一項老傳統。大家準備好豐富的祭品,雞魚肉蛋等等,更有的準備五大件:整雞、整魚、整鴨、整豬、整羊等,把大年夜請來的財神好好祭祀,還要燒大量的紙錢和紙元寶等等,進行祈禱。各行各業的人員都祈求新的一年財源滾滾,錢財廣進。
開年飯,“開齋日”
大年三十除夕夜是團圓飯,闔家歡歡喜喜共同聚餐,快快樂樂過大年。大年初一講究吃素食,吃大年夜剩菜,既是對神靈的尊重,更是寓意年年有余。但到了大年初二,就要吃一頓豐盛的開年飯,又稱為開年。開年事關一年的時運,都格外重視,寓意新的一年事事順利,好運連連。
過年期間,不僅習俗頗多、在吃的方面很講究,連禮節、忌諱也頗多,如女兒回娘家不能空手,拿禮物也必須要雙數,老傳統中從春節除夕到初五這段時間打掃衛生,倒垃圾,認為會把財運掃走,總之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趣的民俗還有很多,雖然大多沒有什么科學道理,但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有些還是值得傳承下去的。
【責任編輯】:sunny
版權所有:http://www.xdxys.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
投訴監督:admin@sirnice.com
友情鏈接:
三防膠
灌封膠
導熱硅脂
結構膠
施奈仕網站均為原創設計,所有版面.圖片.創意均已申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,尊重知識,請勿模仿,如有仿冒,盜用必究